1831年4月9日下午,伦敦盖伊医院解剖学剧场,32岁的广东人何鲁躺上手术台,生殖器上挂着的56磅(23.4公斤)肿瘤被三位英国外科医生切割。在近千人围观中,无麻醉的手术持续了1小时44分钟,他多次昏厥,最终在剧痛中停止了呼吸。
近两个世纪后,成都核工业416医院放射肿瘤科,中国肿瘤放疗专家夏廷毅指着屏幕上的影像对肾癌患者说:“不用开刀,放射外科能让肿瘤消失,肾脏完好保留。”高剂量射线精准聚焦病灶,患者治疗后步行离院。一年后随访显示:病灶基本消失,肾功能无损。
从手术刀下的血腥悲剧到无创放疗的生命奇迹,中国医疗史在这一凹一凸的镜像中,折射出科技与尊严的时代变迁。
野蛮手术的时代悲歌
1830年12月,英国医生郭雷枢说服东印度公司资助何鲁赴英,表面是慈善之举,实则暗藏殖民野心——试图以西医为敲门砖,为商业贸易铺路,而伦敦医学界更将这台手术视为技术炫耀的良机。
展开剩余73%在冷兵器般的手术器械下,何鲁承受着超越人类极限的剧痛。《柳叶刀》记录道:“患者在术中共发生两次意识丧失”,医生们却仍用皮带紧缚他的四肢继续切割。当输血、白兰地灌胃等抢救措施均告失败,这个中国人终在众目睽睽中撒手人寰。
这台“野蛮手术”暴露了19世纪外科手术的残酷,当手术没有麻醉、抗感染以及止血等支撑时,手术刀便成为致命凶器。何鲁死后的15年,乙醚麻醉术才问世,虽然解决了术中疼痛的难题,但即便到了现代,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也存在诸多局限:眼睛看不见癌细胞,刀片难切净癌细胞,有的身体受不了手术,手术创伤不仅影响器官功能,还影响破坏全身免疫系统。
核能治癌的科技革命
从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和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同位素镭开始,一种采用辐射线和同位素诊疗疾病的医学方法应运而生——这就是放疗,与外科“切除病灶”的通用目的截然不同的是,放疗从诞生之初便专注于一个核心命题:如何聚焦核能精准摧毁肿瘤。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医疗技术都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当外科仍困于“切多少、怎么切”的手艺博弈时,放疗已步入生物靶向的微观战场——通过破坏癌细胞DNA,从细胞层面终结肿瘤生命。
“放疗是专为治疗癌症诞生。”夏廷毅教授强调,放疗聚焦核能形成威力强大的利箭,所到之处就能把肿瘤干掉,治疗过程无创伤,没有手术外科的系列风险,更不会直接损坏组织器官和免疫功能。这不仅是从“切器官保命”到“保命活得好”的技术升华,更是健康哲学的科技革命。
放射外科的中国强音
何鲁孤身赴英的悲怆旅程,映照的是近代中国医疗的弱势地位。而作为中国肿瘤放疗的领军人物,夏廷毅引领的“核能无创治癌”科技变革,不仅颠覆了治癌手术首选的传统观念,更奏响了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中国强音。
他通过体部γ刀实施“高剂量、短疗程”放疗,早期肺癌患者三年、五年生存率达91%和60%。这项被国际权威期刊引用的“中国模式”,成为改写我国肺癌诊疗指南的重要证据。
2017年,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刊登了一组震撼数据:夏廷毅团队采用放射外科治疗局限期肾癌,五年生存率达81%。2024年,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年会才疾呼“肾癌放射治疗的复兴”——此时中国已领跑十年。
面对“癌王”,夏廷毅团队采用放射外科治疗局限性胰腺癌,其临床结果领先世界顶级期刊《JAMA Oncology》宣告“放疗可根治胰腺癌”的论断近20年。
……
夏廷毅用放射外科在肿瘤治疗史上刻下的,不仅是技术超越的印记,更是一个民族在医学领域从仰视到平视最终引领的壮阔历程。
2025年,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第四届放射肿瘤进展国际大会(ICARO-4)上,当夏廷毅“放射外科治癌模式——既保疗效又保生活质量”的宣讲响彻世界时,那些曾飘散在1831年伦敦解剖剧场中的痛苦呻吟,终被转化为中国无创治瘤技术惠及全球的福音。
发布于:四川省广州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