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中海与红海之间,横亘着一条重要的水道——苏伊士运河。它起点在塞得港,终点在苏伊士城,运河全长160千米,宽度在180至200米之间,深度约为12到15米,是世界上最为关键的国际航运通道之一。苏伊士运河的开挖始于1859年,历时十年才最终完工。自从运河开通以来,它的管理始终被外国公司掌控,直到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这一决定激怒了西方国家,直接引发了冲突,并成为中东一系列战争的导火索。当时正值冷战时期,全球的民族和宗教冲突也使得中东成为美苏对立的关键战场。因此,冷战格局下的中东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各方均通过高科技的侦察手段,包括太空卫星监控,对这一地区的动态保持高度关注,并向各自的盟国提供情报支持。
1973年9月末,美国通过发射“大鸟”侦察卫星加强了对中东的监视。紧接着,苏联也发射了“宇宙—596”号侦察卫星,进一步增强了对该地区的空中侦察。这颗卫星是一颗高性能的照相侦察卫星,在中东战争爆发的三天前就已经进入轨道。尽管它无法进行轨道机动,操作上受到了一定限制,但它成功拍摄了大量中东地区的照片,为战争爆发前的情报提供了宝贵数据。6天后,这颗卫星成功回收,苏联利用这些照片掌握了各国军队部署的全面情况。
当时,美苏两大超级大国通过卫星侦察得出结论,认为阿以战争的爆发已成定局。虽然他们都意识到冲突即将来临,但却无法预测战争的规模和具体爆发时间。埃及和叙利亚军队通过苏联提供的卫星情报,成功获得了以色列的军事动向。而为了避免美国的侦察卫星获取阿拉伯军队的动向,阿拉伯联军采取了超过200项反侦察措施,这些措施出奇地成功,为他们的突袭创造了条件,使得战争的爆发充满了突如其来的意外。
展开剩余77%1973年10月6日,随着苏伊士运河和戈兰高地的攻占,第四次中东战争正式拉开帷幕。以色列突然遭遇了来自埃及、叙利亚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猛烈进攻。
在东线,埃及军队的第2、第3集团军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便成功渡过了苏伊士运河,曾被以色列视为坚固防线的“巴列夫防线”也在高压水枪的冲击下瞬间崩溃,令这条花费了以色列数年和数亿美元打造的防线变得如纸糊一般。在北线,叙利亚军队在经过猛烈炮火准备后,决定派遣一支精锐部队对赫尔蒙山顶的雷达站进行突袭。该雷达站是以色列称之为“国家的眼睛”,而叙利亚伞兵队的任务便是打掉这颗“眼睛”。与此同时,叙利亚还派出了2个装甲师和3个步兵师,从多个方向对戈兰高地进行猛烈攻击。经过72小时的激烈战斗,以色列的防线几乎完全崩溃,叙军已占领多个战略要地,甚至直接逼近了以色列的边境。以色列在损失了1/4的坦克和1/3的作战飞机之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美国显然不愿看到自己在中东的利益遭受重创,决定加大对以色列的援助力度。于是,美国加强了“大鸟”侦察卫星对中东地区的监控,以期在卫星图像中找到阿拉伯军队的漏洞。
然而,在危急时刻,以色列的军方领导层不得不考虑一种最后的手段——动用他们秘密储备的13枚核弹。这些核弹从未公之于众,保存在内格夫沙漠的某个隐秘基地中。以色列的高级领导人决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应对这场存亡攸关的战争。
10月10日,梅厄夫人在以色列司令部召开了第一次紧急内阁会议,参会的除了内阁部长和军事首脑外,还有前总参谋长巴列夫、前空军司令胡德和前情报局长雅里夫等一众退休将领。会议室内气氛压抑、紧张,梅厄夫人坐在桌子的一端,面色沉重,紧挨着她的是国防部长达扬。
会议伊始,总参谋长埃拉扎尔起身报告当前战况:“昨天西线的三次反击全部失败,第190装甲旅被全歼;而在北线,叙利亚军队正在从三条路线向我纵深推进……”
紧张的氛围笼罩着会议室。最后,国防部长达扬站起身,满怀焦虑地望着总理梅厄夫人,说道:“总理夫人,必须下决心使用核武器了!否则以色列将彻底完蛋。”
达扬的提议迅速得到了多数内阁成员的支持,会议最终通过了使用核武器的决议。这一决定意味着一场核战争的危险临近。
回顾历史,当美国向日本投下的原子弹已是极具破坏力,而以色列的核弹,每一颗的威力都远超美国的两颗合并。更加令人担忧的是,以色列还准备摧毁埃及的阿斯旺大坝。这座世界上最高的大坝对于尼罗河流域至关重要,一旦破裂,埃及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灾难。
然而,梅厄夫人在这个极度危急的时刻,决定与美国总统尼克松取得联系,汇报当前局势。尼克松总统听后,安慰她并表示,正在分析能够彻底扭转局势的重要情报,只要以色列坚持24小时,就能渡过难关。
虽然梅厄夫人心存疑虑,但她决定再给美国一次机会。她冷静地下达命令,要求以色列军队全线死守,绝不放松。
就这样,以色列在这场核战争的边缘徘徊时,成功避免了最极端的选择。
然而,局势并未平息。美国驻以色列使馆的武官向以色列情报局长泽拉通报了一个极为关键的情报:根据“大鸟”卫星的侦察,埃及第2军与第3军的接合部存在着一片10多千米宽的空隙,这可能成为以色列反击的突破口。泽拉迅速将情报传递给国防部长达扬,达扬意识到这是扭转战局的良机。
随后,沙龙将军指挥的以色列装甲部队从大苦湖北端的空隙发动了突袭,迅速突破了埃及的防线,切断了埃及第3军的退路,并成功逼近了苏伊士城。经过几天的激烈战斗,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局势发生了逆转,阿拉伯联军的失败似乎已成定局。
然而,萨达特总统并未放弃,继续策划反击。在这背后,苏联没有停止对中东的卫星侦察,甚至在短短17天内发射了13颗卫星,其中包含了能够进行轨道机动的高性能卫星。通过这些卫星的侦察,苏联对战局的预判逐渐转为焦虑。最终,苏联意识到,如果战争再持续下去,埃及将完全失去谈判的筹码。
为了避免事态恶化,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亲自前往埃及,带着最新的卫星侦察照片,劝说萨达特总统停火。通过这些卫星照片,萨达特总统看到以色列的装甲部队已经占领了运河西岸,埃及军队的后路被彻底切断,局势变得极为危急。最终,萨达特总统不得不下达停战命令,第四次中东战争宣告结束。
发布于:天津市广州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